联系秘书处

>>电话:020-83488621

>> 传真:020-83599801

>> 邮编:510095

>> E-mail:gdshengyue@163.com

>> Q Q:546829193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论进行良好声乐演唱的几个关键因素

浏览:110次    作者:欧海鸥    来源:广东省声乐艺术研究会
0

 

 

【摘要】

 

    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通过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诠释与演绎来体现。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都必须经过歌唱者的演绎,赋予歌曲灵魂,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的享受。因此如何良好的进行声乐演唱,以达到正确诠释声乐作品,向观众传递恰当的情感,就必须要注意声乐演唱中歌曲内涵、角色定位、音色运用等几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

 

    声乐演唱;关键因素;内涵;风格;影响

 

【正文】

 

    从音符和文字符号到声音的这个过程,对声乐演唱者而言是一个艺术再创新、演绎的过程,它决定了声乐演唱者在舞台的表现成功与否。那么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重要的因素?如何较好地去完善这个过程?就这些问题我想谈谈自己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经验总结。

 

一、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在声乐演唱中,一切的基础就是理解作品的内涵。我们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歌词反复大声朗诵,而不是急于去唱谱,同时要细心地去挖掘该作品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首声乐作品或长或短,每个音符之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深情厚意,需要演唱者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在演唱中的表达越自然流露,越完美其实也是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感受的一种具体体现。另外,演唱者的文学修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他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因此平时应注意兴趣广泛,多看经典文学书籍,欣赏诗文和音乐,开阔视野,丰富人文知识,力求对声乐作品的内涵有深的理解和领会,帮助自己更好的声乐作品。

 

二、对声乐作品的角色定位

 

    在对声乐作品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演唱者应该尽量展开想象力,选择一个最佳的演唱角度或角色来演绎该作品。作品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生活的,演唱者应该根据歌曲要求的各种角色和身份来表现它。换句话说,我们要身临其境到作品中的去演唱和表演。如果我们把一首声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我们在表达这首作品时就会显得生、真实。具体的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我们确立恰当的作品形象,作品的主要形象完整、统一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会随之明确,这样在演唱中自然会达到情真意切。

 

三、对演唱音色的运用

 

    究竟什么样的声音在我们演唱声乐作品时能恰当体现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以及角色的表现呢?这需要演唱者事先研究和设计好。美妙的声音是一个成熟演唱者的前提条件,此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声音音色变化的能力。比如要表达必胜的决心课尽量用雄壮的声音;要表达欢乐的心情可以用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要表达思想企盼的心情可以用柔和甜蜜的声音等等。这里需要对声音有一个设想的过程,如对一首轻柔的歌曲,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感觉: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盈的作品时,还可把声音比如为“晶莹剔透的露珠”“春夜的雨露”等。总之,我们要学会善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不同的声音,来当的表达作品所需要的听觉效果,真实地反映作品。

 

四、声乐作品风格的把握

 

    风格是众多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的结合体,它既反映了艺术家对客体独特而鲜明的审美结果,也是艺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正确欣赏、体会、品味的集中体现。因此,对于声乐作品风格上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可以李代桃,糊涂混淆。我们常常在一些音乐会上,听到一些声乐学习者和演唱者,声音音色很漂亮,声乐技巧也不错,舞台形象也得体。可是整台音乐会的作品,从中国民歌,到外国艺术歌曲,再到歌剧选段,听起来都是一个样、一个味,特别是外国的声乐作品,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更有甚者太缺少对作品的艺术专研和理解,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南腔北调,南辕北辙,使作品听起来完全不对,更别说表现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演唱者在歌唱前没有对作品的时代、民族、地域等风格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没有按照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要求来完成作品。可见,演唱者要正确表现作品的风格,事先需要做很多的研究工。当然,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声乐这门艺术的风格具有其特殊的抽象性。这就更需要声乐的学习者和演唱者平时要注意提高文学修养,练习和演唱歌曲时着重在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上,久而久之演唱的艺术功力自然会提高。

 

五、声乐作品的艺术化处理

 

    在对歌曲有了情感、角色和风格的理解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这里包括很多方面的问题:歌曲的调性、段落结构、速度、节拍节奏、表情记号以及歌曲伴奏的部分处理等等进行分析和设想。当然这些设想决不是随意而盲目的,从整体上来看,作品的段落结构、调式调性的安排,曲式、和声的发展趋势,会在艺术上给以演唱者表现的启示,还能指引演唱者内在音乐感觉的正确走向,有据可循的找到歌曲表达的层次。从细节上来说,歌曲的节拍强弱,各表情记号的表达,连线气口的安排,可以帮助演唱者在演唱到每一个乐句,每一个字词的时候知道如何利用这些音乐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一首作品经过这样的反复练唱,认真体会,就逐渐养成了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习惯,也就逐渐提高了自己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力的处理能力。

 

六、投入角色忘我演唱

 

    在作了以上几个步骤的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演唱者要做的就是—忘记自己,换一个“替身”来歌唱了。“替身”是舞台艺术表现的特定手法。“替身”是为了表现艺术的本质,也是表现“真”艺术的一种技巧。真入虚出而不失为,才能发挥作品的艺术性和真实性的统一,才能发挥艺术感染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一定要平衡好这两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表演艺术,反映现实。所以,我们讲的“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包袱,消除紧张因素,可以想着上了舞台就不是自己,是作品中的那个人了。这样极有助心情的放松,心情放松了才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演唱水平,投入作品、投入角色,自然而舒畅的歌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七、对作品情感的表达

 

    声乐作品情感的恰当表达可以说是演唱作品的最终目的。词曲作者对于作品的创作赋予了歌曲要表达的情感,演唱者的演唱,就是要将这种情感通过歌声传达出来,带给听众。一个好的作品同时还要通过一个好的歌者传唱,才能最大的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这里主要是两方面的要求:声与情的要求。声与情是辩证的统一,它们相辅相成。好的歌唱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技法运用自如,形体动作大方,成为多种因素汇集一体的耐人寻味的完美艺术。因此,声乐演唱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不断加强歌唱的整体意识,让演唱的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步进行,使声、情自然融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内涵、角色定位、音色运用、风格把握、艺术处理、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核心要素。内涵风格的把握、艺术的处理、情感的恰当表达也是声乐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这些关键因素的合理搭配、优化结合才能有效推动声乐演唱者良性循环的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俞子正 歌唱学[M]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岩淑《声乐表演的综合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

[3]贾丽青《声乐表演中的形、神、情及其创造》殷都学刊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