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0-83488621
>> 传真:020-83599801
>> 邮编:510095
>> E-mail:gdshengyue@163.com
>> Q Q:546829193
浅论声乐高考中考生紧张状态的调控
【摘 要】
笔者依据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来谈论在高考声乐考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引发更多关于音乐高考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声乐高考:紧张状态:自我调控
【正文】
许多声乐类考生在进入考场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考官,立刻变得十分焦虑,以至于唱歌时咬字含糊、节奏失调、合不上伴奏、跑调等;甚至有些考生由于过度紧张,一进考场唱歌时就全身发抖,脑了里一片空白,该唱的歌词全都忘得一干二净,声音完全不受本人控制,有的考生甚至到台前的整个走路过程都是僵硬的,全身极不协调。诸如这类的现象在历年的声乐考试中已是屡见不鲜了,因紧张现象而发挥失常的学生让评委也感到很可惜。
一、紧张状态表现的原因
1、缺乏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自信最后与成功擦肩而过,很多考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许表现得很自信,但由于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老师给他指出了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他就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使他们对声乐学习有恐惧心理,对自己的歌唱没有了信心,对声乐考试没有了信心,对自己在考场的发挥更没有了信心。正因为考生的这种不自信导致他们在考场的发挥比平时大打折扣。
2、基木功不扎实。普通中学一般只给音乐高考学生开设简单的乐理 、声乐、钢琴、视唱练耳、舞蹈等,且学习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到高考的时候,虽然很多考生到高校进行短期得培训,但他们的音乐能力还不是很强,基本功普遍还不够扎实。如在声乐曲目的选择基本上,为了考试而急着准备出来的,这样的演唱基本功在考试现场的紧张状态下,通常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一些问题。
3、缺乏舞台实践经验。歌唱是一种技能,技能学习的特点是既要有理论又要反复进行实践。歌唱学习中,没有正确的理论是不行的,但歌唱更是一种表演艺术,歌唱与表演紧密集合,考生不能做琴房里的歌唱家,需要把歌声送到评委的耳中,让她(他)们给出一个公正的评判。因此歌唱实践是考生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更是声乐教学中的重中之中。更多的考生正是因为缺乏舞台实践经验而紧张、胆怯,进而使技艺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声乐曲目选择不当。有些考生在声乐曲目的选择上,没有从自己实际的驾驭能力上去考虑,而是盲目的攀比,平时声乐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勉强可以完成作品,当进入考场后,就会紧张,怕唱不上去高音,完成不了作品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在曲目的选择上,风格没有把握好即哪一类风格的作品最适合自己,最能体现自己的优点,这一点也会让考生产生紧张。
二、自我调控的方法
1、模拟训练法。模拟训练就是使平时的练习能接近考试时的情景,让考生在考前感受考试气氛的一种训练方法。
(1)熟悉考试程序:让老师和部分家长充当监考官,要求考生从进场、报自己的编号、报曲目名称、站到指定的演唱位置到与伴奏的交流,模拟考试程序进行反复演练,使生的心理状态与生理机能对考场的适应性反应增强。
(2)与伴奏的合作:要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涵,演唱者除了自身的表现外,更要重视伴奏的作用。因为伴奏能在和声、节奏、感情、气氛和背景各方面加强歌曲的表现力,增强艺术感染力。学生往往习惯于自己的伴奏伙伴,如声乐老师或常给他伴奏的同学,相互间已经达成默契,但在考试现场的伴奏一般都是临时合作的,尤其采用即兴伴奏,个体风格差异明显,便会产生不适。因此,在考前应多找不同的伴奏与其配合,甚至有时故意使伴奏出现小失误,而要求考生不受其影响,镇定自如地将歌曲演唱完整。
2、做好充分准备。考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歌曲的准备,对考试的曲目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速度等;熟背歌词,歌词的熟悉程度要达到不加思索脱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由于紧张而出现错词、忘词的现象;合好伴奏,在合伴奏时要把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演练下,以免上台紧张后动作僵硬;解决好歌曲重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部分。
3、报考学校适当。很多考生盲目报考,不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报考远远高于或低于自己水平的学校,甚至为了考一些学校东奔西跑,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造成考试时间上的冲突,体力、精力的浪费,进而造成紧张情绪。考生可以先报考 1-2 个低于自己水平的学校,既可以保住自己专业底线又可增强自信;重点考 1-2 个与自己水平相近的学校,精心准备,争取发挥到最佳水平;报考 1-2 个稍微超出自己水平的学校试一试,不留下遗憾。
参考文献:
[1]唐琳.声乐教学泛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杨立岗. 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