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0-83488621
>> 传真:020-83599801
>> 邮编:510095
>> E-mail:gdshengyue@163.com
>> Q Q:546829193
合唱音色之我见──小议音色对作品演绎的重要性
一、音色的涵义:
1、音色即音的色彩与特性,也叫音品、音质,即音的品质,都是一个意思。其实音乐是不可能传达色彩的,“音色”一词,是借用美术概念的一种习惯性叫法。由于发音体的不同,共鸣、声波和泛音的不同、音区、强度等等的不同,有时甚至在音高、音量、时值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仍有其独特的属性,不可能混淆。所以音色的不同是用以区别不同的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物体器皿,包括自然界一切不同声响的重要手段。有人说,音色是情感的符号、是个性的标志,此话一点不错。单个人的、单项的乐器为单一的音色,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乐器的组合为混合音色。合唱就是一种人声混合音色的巧妙组合。
2、混声合唱有四个以上声部、有高有低、有男有女、有青年、中年甚至老年,音色各异,这本身已经给合唱提供了非常丰富多彩的音响。音乐首先是音响艺术,然后才是时间艺术什么的。不论声乐、器乐都会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来丰富和加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合唱亦然。
3、每一个合唱团都会有也都应该有自己的音色,这是由许多因素而形成的:
如在成员的组成中:
①性别年龄─男女老少可组成男声合唱、女声合唱、老年合唱及童声合唱,童声合唱还可分男童、女童及混声儿童。②水平的高低。③语言─有同一语种语支的,有不同语言即南腔北调的,南方与北方又不同,南方人在语言和演唱上易位置前声音浅,北方人则是位置略后而声音厚,所谓南前北后,南浅北厚。另外普通话演唱与粤语演唱又不同,外语中日语德语演唱带有喉音,法语和意大利语用于歌唱就较好,英语唱民歌和通俗歌曲、摇滚都适合,但用美声唱似乎不是很好唱,但我发现作晚香港团却唱得不错。
如地域气候─中、外、东、西、南、北、热带、寒带都不同。
如民族习惯、生活方式的不同。如宗教信仰的不同─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的宗教合唱既有同又有异,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不同之处更多些。
如音乐体系的不同─有本国本民族的,也有跨越民族和国家的。如欧洲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等。
如演唱的方法与风格的不同。
如擅长演唱的作品不同。
同时还包括主办者的宗旨──如我团宗旨是以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为己任,以演唱中国的民族民间歌曲为主。
还要考虑社会与市场的需求。
最后还有指挥者、训练者的音乐水准以及他的声乐美学观念等等以上所有的方面结合起来的一个综合性的表现形态。从而形成了一个团的个性,即团员的集体共性的一个音色大个性,正如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
二、合唱中对音色的不同要求:
音量对合唱音色的影响不可忽视,一般来讲,音量的增减与音色的浓淡是成正比的,同时也与合唱人数成正比。一个团的音色还与其各声部之间的比例有关。在合唱排演中,在不同的情况下对音色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
1、横向的即旋律化的时候,会要求旋律声部在音色音量上完全一致,象一个人唱似的,尤其是在齐唱时,但要有群感。在辅助旋律(副旋律)超越主旋律上方时一定要唱得弱一点。而有时则会要求二声部在音色上贴近和靠近主旋律声部,如A要象SⅡ,与SⅠ溶合在一起。
2、纵向的即和声性时,会要求所有声部服从作品的和声设置:和弦基础音─根音声部B要肯定,结实而敏捷,有节奏感;内声部─通常是T与A,要收敛;至于主旋律声部─通常是S或T或二者共同担任,有时需突出和加强,有时则不必,因在写作上已经很突出了。以上二点无论在传统的和声写法的作品,还是音层式的、混合式的作品都会遇到。
3、领唱与伴唱及合唱:有时伴唱需轻描淡写、有时需遥相呼应、有时需着意渲染、烘托气氛,有时合唱部分接过领唱一下子就推向高潮,就象这次音乐会的主题歌《让世界赞美你》那样,前面用哼鸣伴唱,领唱后合唱一下子音量很大、音色也很壮美。伴唱还要注意两点:一、同类声部的伴唱合唱不要把领唱掩盖了。二是领伴领合的方法、音色应是一致的,不要脱节、风格统一,除非有特殊的音色需要。
4、还有各种卡农─复调、对位、横仿、多部的。(大陆上叫轮唱)不同的节奏、音型、音高、歌词之间纵横交错要有序,同样有强弱疏密,音色才好听,不能一浪高过一浪,一浪压过一样,后浪推前浪,象吵架似的,必须此起彼伏才好听。
以上这些其实已牵涉到合唱学里关于合唱音响均衡的问题,因为音色是均衡的两个重要元素。
三、音色与作品的表达密切相关:
不同的音色是根据作品的需要来决定的,反过来说就是不同的作品必须选择不同的音色来表达。音色与作品的风格直接有关,与歌唱方法也直接有关。指挥在做案头工作时,实际上在脑子里已经有一个音响的构思,在内在听觉里似已听到具体的音色了,为了得到作品所需要的音色,要选择用什么方法来演唱,洋的?民的?美声?通俗?直声?假声?柔声?半声?作为指挥当然应该有音色想象有力和塑造音色的手段,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合唱团员,同样应具备做出不同音色的能力,对音色有敏锐的反应,对共鸣和泛音有调节改变的能力,能掌握不同的歌唱方法及咬字吐字的方法。作品种类很多,有愤怒的,有忧伤的,有歌颂大自然的,有赞美上帝的,有表达爱情的,有摇篮曲及船歌等等,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音色,而不能用一种方法去音色唱所有的歌。
我们还要注意学习新的东西,如现代派作品,爵士乐作品,室内乐作品等,即使老传统也在改变,如俄罗斯派的男声中低声部的厚实是世界闻名的,但从上世纪末已悄悄地起了变化,不再那么沉重了,变得轻巧多了,更靠近高声部了,在音色上的变化影响到整个合唱音响更清晰灵活。
下面试以我团在昨晚音乐会上唱的6首歌曲,来说明在不同的作品中试图用不同的方法和音色来演绎,当然,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还要好好努力。
《等你到天明》是一首哈萨克民歌,哈萨克族有100多万人口,大部在我国新疆伊犁,在甘肃省有一个自治县,在境外还有哈萨克斯坦。在民族的形成中与远古许多民族和部落融合而成。祖先在血统和人种上有欧罗巴人血统、雅利安人血统等,慢慢形成现在的南西伯利亚蒙古种。所以他们的音乐体系有2个,一个是中国的七声,一个是欧洲体系,这个作品的手法上和唱法上都比较洋,又因为是游牧民族,情人之间经常天各一方,音讯全无。这首情歌用无伴奏男声来演唱很合适,唱法上多用半声、柔声,最后一个和弦用了假声。表现那个痴心小伙子的期待,音色凄美而忧伤。
《流水恋歌》完全是学习京剧西皮流水的唱法,行腔,咬字和韵味,音色与一般合唱中的女声截然不同,带有鼻音,儿化音等,在方法上S和A都学花旦和青衣、用“小嗓”即以假声为主。
《平湖秋月》广东音乐中又有江南小调的影子,要求唱得婉转流畅,风格幽静典雅,一幅江南月夜山水画,写法上却是洋的、无词歌。在音色上要柔美,不明不暗,中庸些,唱法上用稍洋一点的方法哼唱。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20年代的流行曲,是一首用了西洋作曲技巧,却有中国民族色彩的艺术歌曲。曲作者赵元任是一位语言学家,歌词与旋律结合得很好,本身就有音韵之美,唱法采用当时所谓的“西洋唱法”,实际上是从欧美日及白俄那里学的,不是美声,不是Bel canto,那时还没传进来,至少没像现在这么普及。作品的内容和情调又决定了唱法中柔声偏多。
《阿里山之歌》是台湾原住民高山族民歌,我理解是质朴、奔放,比较热烈,音色不民不洋,用点方法来唱民歌。虽然努力了,但肯定不够,请台湾同胞多指教、你们才是正宗的。
《怒吼吧黄河》是抗战历史歌曲,是全民(四万万五千万)的一种呐喊!咆哮、警号和怒吼。歌剧唱法多一点,作品里有历史的回顾,苦难的控诉,誓死同把国土保的决心,有警告等。音色上也各不相同,丰富而复杂。
结束语:每个团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但并不妨碍用各种不同的音色去演译不同的作品,去塑造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什么是好的音色?美的音色?回答是:符合作品需要的音色就是好的音色、美的音色,合理的音色。